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与礼县档案馆开展馆际交流暨西北师范大学甘山扶贫印记《甘山情缘》捐赠活动

文章来源:档案馆(校史研究中心)发布于:2024-07-28浏览:10

 

2024年722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礼县档案馆馆际交流暨西北师范大学甘山扶贫印记《甘山情缘》捐赠活动在陇南市礼县档案馆举行。陇南师专原党委书记、甘肃省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作家赵文博,礼县一中原校长、作家苟秉奇,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作家蒲黎生,礼县人大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张喜琴,礼县档案馆馆长刘小平,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甘山情缘》主编李迎新,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博物馆)馆长、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张国奎,西北师范大学派驻蒲陈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兆锋,西北师范大学派驻甘山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郭小军以及礼县档案馆、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业务骨干等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座谈会上,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礼县档案馆围绕乡村振兴专题档案收集、档案安全管理、档案编研开发、档案资源共享等相关业务进行了交流研讨,就今后两馆在业务深度合作与交流方面达成了初步意向。李迎新、张国奎向礼县档案馆、与会来宾捐赠了《甘山情缘》一书。该书以挖掘记录礼县雷坝镇甘山村诗歌文化为切入点,图文并茂记述了西北师大人不辞劳苦扎根一线驻村帮扶的艰辛历程,既是西北师范大学在甘山扶贫的一个过程凝结和缩影,也是一代代甘山人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和记录,更是甘山这个过去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文化挖掘和赓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总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张喜琴表示,在礼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西北师范大学驻村帮扶工作纪实书籍《甘山情缘》的出版、捐赠,是对礼县地域发展的一次记录和宣传,将助力礼县总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长足发展;希望礼县档案馆切实管好用好这部书籍,确保其发挥应有作用,为礼县乡村振兴及驻村帮扶工作总结经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回报西北师大人深情厚爱。



刘小平表示,《甘山情缘》不仅是西北师范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广大村民执着追求的成果,更是陇南、礼县、雷坝镇各级政府和社会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是西北师大通过“党建+人才培训、扶智扶志、资金帮扶、项目争取、消费扶贫等倾情帮扶礼县的真实写照,彰显了甘山群众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正朝着实现乡村振兴与和美新甘山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字里行间流露着西北师大人与礼县结下的鱼水深情,是全国全省全县驻村帮扶工作的生动缩影。因此,在礼县档案馆举行西北师范大学甘山扶贫印记《甘山情缘》这样一个具有纪实价值的档案书籍捐赠活动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礼县档案馆向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赠送了《铁血荣光》《礼县中药材标本图典》等档案编研成果,苟秉奇向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捐赠了收录其个人诗词作品的《中华诗词全集》,蒲黎生先生捐赠了其散文集《走过心灵的田园》《走向心灵的远方》及诗集《透过心灵的阳光》等。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礼县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秦皇祖邑”历史文化展厅、“魅力礼县”社会经济展厅、中药材标本档案室、艺萃厅、珍品档案室、脱贫攻坚档案展厅及档案库房设施设备等,详细了解礼县厚重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及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及作用发挥等情况。




  

22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业务骨干及《甘山情缘》编创人员一行人赴雷坝镇甘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业务指导,进行《甘山情缘》捐赠及驻村队员、群众慰问活动。雷坝镇党委副书记赵交运、镇执法队队长张虎军、西北师范大学驻甘山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村委会负责人、村民代表参加了活动。



    座谈会上,镇、村干部及甘山群众充分肯定了西北师范大学多年来对甘山村的亲情帮扶,言语中流露出西北师大与甘山村结下的鱼水深情,感谢几批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倾心助力甘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甘山情缘》经过历时三年多的整理、编创终得出版,不仅是甘山村传统文化的一个赓续和发展,更彰显了无数西北师大人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不畏艰苦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亦是西北师范大学肩负历史职责使命、服务地方社会的真实体现。






西北师范大学档案馆收集指导室业务人员就帮扶工作资料的收集范围、整理规范及归档流程等相关情况进行了现场指导说明,对规范档案整理、梳理总结帮扶工作成果、完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专题档案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次馆际交流活动,既是落实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工作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推动校地档案业务互学互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次难得的业务交流,也为两馆今后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